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个不泥古不守旧的孙中山

2016-11-12 人民法治
点击上方“人民法治”可以订阅哦!

一个不泥古不守旧的孙中山北京青年报 萨苏



昨天,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,讲话中提及“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、伟大的爱国主义者、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,一生以革命为己任,立志救国救民,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”。同时,孙中山先生也是一个“不泥古、不守旧,不崇洋、不媚外”的人。那么,在我们所熟悉的“中山先生”之外,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? 


谨以此文,怀念先生。

婚 姻
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定情礼物是一支手枪

在世界最长的吊桥——明石大桥一侧的舞子公园,有一座六角尖顶的旧宅,名叫“移情阁”,这便是日本唯一纪念中国革命家的展览馆——孙文纪念馆。在这里,可以看到很多珍贵文物,比如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的婚服,以及他们的结婚证书。

笔者曾到此地旅游,同行的日本友人是当地人,介绍说因为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情如兄弟,而且与宋庆龄的年龄相差较大,他们结婚的时候,曾有很多朋友不甚理解。他还问我中国人对这一对伟人伴侣的看法。

看来,孙中山还是有很多侧面不为人知。

比如,他和宋庆龄的婚姻,并不仅仅是男女之情的结合。对于一个革命家来说,自己的另一半美丽、聪慧、温柔或许都是可取的,但并不是最重要的,他最需要的是一个意志如钢、热情如火的支持者。对于孙中山来说,外表柔弱的宋庆龄,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伴侣。

大概很少有人知道,宋庆龄可以称得上中国航空史上第一名女试飞员。

1923年,在孙中山的直接支持下,总统府直辖的航空局造出了广东第一架国产飞机。试飞时孙中山携宋庆龄亲自前往观看。看到飞机有两个座位,而试飞员只有黄光锐一人,孙中山便问有谁愿意一同上天,结果宋庆龄慨然登机,并顺利协同完成了这次试飞。这架飞机因此被用宋庆龄的英文名字“乐士文”命名。

试飞,今天依然是很危险的事情,而那个航空刚刚开始的时代,试飞失败更是要比成功更多——莱特兄弟的世界第一架飞机飞行者号试飞当天便出了事故,起落滑橇撞坏;第一个华人飞行家冯如回到中国进行飞机试飞,第一次便在燕塘失事,冯如不幸遇难;第一架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——福建马尾飞机工程处1919年建造的甲型一号水上飞机,第一次试飞便掉了下来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宋庆龄坦然参加试飞,既体现了她刚烈不羁的内心,也体现了孙中山同样不惧冒险的性格——看自己娇妻参加这种类似死亡游戏的行动,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像孙先生那样镇定自若的。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定情礼物,是一支手枪。善于识人的孙中山,在选择宋庆龄作为自己伴侣的时候,便充分了解她的坚强无畏,同时,也暗示宋庆龄两人结合带给她的不是安逸和富贵,而是危险的革命生涯。但宋庆龄对此显然甘之如饴。这样的女子,是孙中山此前感情世界中不曾出现的,可遇不可求。也许,这是他宁可冒同志们的不理解,也要娶宋庆龄的原因吧。

孙宋的婚姻,是山与火的结合,如果孙中山是一座山,则宋庆龄便是一团火。七年后,在陈炯明炮击总统府的时候,宋庆龄镇定地让丈夫先走;要到十六年后,宋庆龄为邓演达的死对蒋介石拍案而起的时候,人们才感到孙中山选择这位“国母”是真正的慧眼独具。

反过来,宋庆龄之所以会选择孙中山,更大可能在志同道合,同时也是为孙先生的魅力所倾倒。在《宋氏家族全传》中提到,初识孙中山的宋庆龄经常在听其演讲时聚精会神,以至于“常因感情激动而筋疲力尽,不得不休息几天以恢复体力”。

演 讲
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连讲四个多小时

同样被孙中山演讲所折服的,还有很多人,比如毛泽东曾写信邀请的日本革命家宫崎滔天,他本来是日本警视厅派去监视孙中山的人员,不料拜访孙中山时听了他的演讲,只觉如“龙吟虎啸”,就此拜服,成了孙中山身边最忠诚的追随者之一。


孙中山的演讲真的这样有魅力吗?孙先生的演讲的确功底深厚,这可以从一次他“拖堂”的逸事中窥见一斑。


那是1912年8月25日,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、国民公党、国民共进会、共和实进会等五个政团集会于北京湖广会馆,召开了国民党成立大会,算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时刻。


不过,因为五个不同性质,不同利益的党派实施联合,大家有很多理念不能统一,直到大会开始时,就即将成立的国民党的党章,一些与会者仍在争吵。按住葫芦起了瓢,从中担纲协调的宋教仁焦头烂额。此时来观礼的嘉宾已到,会议预定的时间也早过了。不得已之下,宋教仁把孙中山和黄兴叫到一边嘱咐——你们是要先发言的,而后才宣布党章,请你们一定坚持至少一个小时,以便我们把这份文件最后敲定。


孙,黄二人点头应允。


会议开始,黄兴先讲。这位老兄是军人性格,言简意赅,搜肠刮肚讲了五分钟,便无话可讲收场了——这意味着孙中山先生需要讲五十多分钟!


孙先生毫不在意,上台便讲了起来,一时又是“龙吟虎啸”,台上台下融为一体,所有听众都被感染得醉心不已。眼看快凑到一个小时了,孙先生忽然看到宋教仁在台子的一边,竖起一个手指“鬼鬼祟祟”地朝自己打手势——一个小时不够,你再讲一个小时吧。


那有什么办法呢?孙中山集中精神,继续带领大家在理想中神游,好不容易,终于快到时间了......但先生忽然又看到宋教仁出现在台子的一边,竟然又朝自己竖起了——两个指头!


这什么意思啊?再讲两个钟头?!我估计孙先生此时心中也在抓狂,但看到宋教仁衣袍散乱,一副刚跟人吵到全武行的样子,便知道这件事除了拖下去,恐怕没法善了。


民国初年这种混乱的政治环境是很罕见的,新旧思想的交替,让各方的理念距离相差十万八千里,而且革命家们几乎都有长于斗争,短于妥协的毛病,所以一个小问题争到半夜是很常见的。宋教仁在四个小时中搞定国民党党章,已经算是效率极高了。当时的争论能到什么程度呢?就在国民党党章已经讨论完毕,宋教仁将其宣读一遍,准备通过的时候,女革命家唐群英忽然发现其中没有“男女平等”的条文,于是一声呐喊,和辛亥革命中组织过女子炸弹队的沈佩珍等一拥而上,居然要痛打宋教仁……


面对这样的局面,孙中山先生居然力挽狂澜,硬生生在外面讲了四个多小时,而且听众如醉如痴,不但没有喊退票的,而且很少有人注意到时间的流逝。只是工作人员注意到,因为时值盛夏,孙先生又是前一天刚到北京,疲惫不堪,讲演结束的时候,孙中山已经是汗透重衣,大约,也是突破了自己的限界。

突破限界是一种境界,而孙先生还有很精彩的跨界人生。


接 生

他是一名优秀的产科大夫 也是中国第一批男接生大夫


跨界,似乎是二十一世纪的概念,但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,光绪皇帝修表,慈禧太后开药,林徽因唱京戏,蒋介石倒股票,我们熟悉的历史名人跨界起来,一点儿都不比今天的李宁和奥尼尔胆子小。就说缔造民国的辛亥群雄吧,他们有些人干的行当令人匪夷所思。就拿孙中山来说,他跨界跨到什么程度呢?竟然能够去给人接生。


这可不是传闻。确切地说,这还是孙先生的老本行呢。


被称为“国父”的孙中山,当年报纸上一说就是“孙逸仙博士”。殊不知孙中山这辈子也没得过博士学位,连梅兰芳那样的荣誉博士也没有得过。这种叫法纯粹因为英文中“博士”和“医生”都是Doctor,“孙逸仙博士”是“Doctor Sun Yat-San”的误译。


孙中山是学医出身的,他1886年入学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院,后转入香港雅丽士医学院,1892年毕业后曾在澳门开业,专于肺科。


有意思的是孙中山行医颇为天马行空。


他在雅丽士医学院修的是内科,但在澳门却敢给人动手术,而且外科技术相当不错,曾帮助一名患者取出一颗重达60克的肾结石。


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是一名优秀的产科大夫,曾多次接生,是第一批在中国提倡西式新法接生的医生,也是中国第一批男接生大夫。孙中山会产科技术并不奇怪,因为香港雅丽士医学院的学生都要到各科轮换实习,孙先生也在产科实习过。虽然在当时一名男医生从事妇产科诊疗压力很大,但这方面他的手法相当出色,1893年,他回老家香山(今中山)时,一名陆姓朋友的妻子难产,接生婆束手无策,孙中山作为医生被接去,仅对产妇肩胛进行按摩催产,便使其顺利产出一名男婴,众人一时呼奇。


中 医

孙中山行医期间除了西医外还精通针灸


孙中山在行医期间,颇得一位好友的照顾,此人便是在香港开业的英国名医康德黎大夫。


他是皇家热带医药卫生协会成员,曾长期在东方行医,但最有名的事情是出现在《孙中山伦敦蒙难记》中。


尽管出身西医,但在英国的官方文献中,记载康德黎医生对中医很感兴趣并作了不少研究,熟悉东方的若干治疗办法,并间接提到了拔火罐(Cupping)的使用事例——康德黎可能是第一个有记载在西方人身上使用中式拔火罐的西医。有意思的是康德黎本人并无修习中医的机会,他会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播发挥作用,很可能是受到了孙中山的影响。孙中山早年在澳门镜湖医院行医的时候,经常要请康德黎从香港赶来帮助做重要手术,两人在医学上颇有交流。


问题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孙中山先生不信中医,因为他一生生病似乎不见用中药的记载。既然如此,他怎么可能对康德黎产生这样的影响呢?说孙中山不信中医,这个观点是有些偏颇了。孙先生可能慎用中药,但他对中国传统医学却颇有涉猎,这是有记载的。孙中山行医期间除了西医外,还精通针灸,为此当时曾有病人在报纸上刊文鸣谢他用针灸治好了自己的肌挛症。既然如此,和康德黎做一点中西医交流的事情,也不在意外。


至于康德黎拔火罐的这门手艺是孙中山先生传授的,还是在他影响下学会的,这没有证据便不能下定论了。不过,康德黎学会了这一手艺,后来把它传授给英国海军一名士官,却引发了一起“惨案”。这段逸事虽然略带荒唐,却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行医时代,东西方文化相撞时的火花是何等“壮观”。


这起“惨案”是由曾在中国中长期工作过的英国人戴乐尔(William. F. Tyler)记录下来的,这次让他印象深刻的治疗发生在1890年代,当时他在赫德领导的海关税务司下工作,在一艘海关巡逻舰上担任关员,当该舰行驶到香港海域的时候,舰长邓肯少校患了重感冒,恰好船医又有事离舰,故此治疗无效,症状越来越重。

在十九世纪后期,重感冒引发肺炎并造成死亡在海军中是常见的事情,而邓肯舰长和康德黎医生在伦敦便是老相识,经常通信,知道这位名医正在香港工作。因此,巡逻舰靠岸后,已经相当虚弱的舰长便命舰上的总务士官威廉乘小艇登岸,去找康德黎大夫的诊所,请康大夫来舰上出诊。按照时间计算,这正是康德黎大夫开始和孙中山先生交流医学的时代。


孙中山先生后来从事革命工作,对医学应该说是渐行渐远了。但他始终关心着医学的普及和进展。所以,到了1925年在北京重病之时,他毅然接受西医手术,鼓励国民接受现代医学。在孙中山先生去世之时,还按照一个真正医学工作者的传统,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进行科学解剖之用。根据协和医院的解剖记录,孙中山先生的死因十分清晰,是胆囊癌扩散到肝部,并堵塞胆管导致不治的,如果是在今天,只要加一个支架,仍是可以延续其生命的。


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给医学界,我想,孙先生是在用这样的举动表达对于医界同行的鼓励和支持。想来,这便是真正的不忘初心——尽管做了大总统,但孙中山先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治病救人的初心。


责任编辑:康烁辰
推荐阅读

十八大后第一个死刑不缓的大老虎!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枪杀情妇被判处死刑


52秒10亿,7分钟100亿,1小时353亿……原来最贵的车,是昨夜“败家娘们”的购物车!


快来看,我国的公安部副部长当了国际刑警组织主席!


请长按二维码进行关注人民法治
为良法善治发声
为公平正义张目为法治中国建言为中华复兴鼎力

觉得不错 请点赞并转载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